艺术家 访谈 | 张哲


| 四月 ,午后四点

2020.04.11-20.04.26 



画家在下午四点才好像真正清醒,被一只蓝色的犀牛、被一只呱噪的喜鹊、被画布上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唤醒。每一天的这一刻都像一个融化的冰淇淋,柔软甜蜜的坍塌,忘记纷乱的问题和扑簌迷离的答案,拿起笔,在一个局部让一只叶片继续生长。这是一个距离黄昏最近的时间,想抓住即将散去的喧嚣,想等待很快到来的落日,这时刻总会不经意发出一个松弛的叹息,期待夜晚来临,彷佛一个密约。


四月就像这一刻的春光那么短,春天就像这朵花那么短,花朵就像这一个时辰那么无所谓:你只管珍惜我,但我还是要离开。夜幕里有那么多的诱惑,画室里只有这一刻的安宁。但第二天的午后四点,她看到自己在画布上,低垂着叶子,淌满一地的忧伤,忘了昨夜欢歌,“让我们重新开始吧”,她说。


“好的”。反正明天这一刻还会准时到来。


艺术家 访谈 | 张立明


| 被隔离的温度

2019.12.28-20.12.02 



Q1. 关于这次展览名为《被隔离的温度》,你可以谈一谈你的想法?又是什么缘由让你

挑选此次展览的作品呢?


张立明:这次在问象做个展,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定下来了。根据问象的展示空间,基本

选定手套系列为展览主要展示作品和几张《潮》系列作品,手套系列的原名是《手

语》。在去年12月初,有关展览相关事宜的筹备中,其中展览名也在考虑之中。当时杨

志麟老师建议用《被隔离的温度》为展览名,大家都觉得很好,有意思,自然成了这次

展览的名称。到了12月底,冠状肺炎疫情被全面报道出来,在全民抗疫的当下,这一选

题又更加具有现实的思考意义。

艺术家 访谈 | 俞洁


|  神似

2019.12.28-20.12.02 



Q1.在此次展览中有作品名为《1/3睡眠》,您是怎么理解此作品的命名的呢?

俞洁:其实《1/3睡眠》它恰好是即将进入那个状态又没有进入睡眠状态的那个感觉,但实际上,比如我们要放到日常的创作上面,它很可贵的就是我们要把积累之后的很多东西再去掉,然后你要找那个最接近当时那一刻那个感受的东西拿出来,这就是那种临界点的状态。

艺术家 访谈 | 赵兵


|  失焦的真实

2019/12/07 - 2019/12/22



从之前的《我回头并且看了一眼》到此次的展览间,您可以谈下您的作品是如何发展过来的吗?


赵兵:其实作品脉络一直没有改变,我一直是以一个记录者的身份,把生活中一些碎片化的事物或者是一些瞬间记录下来。


您为何不直接用这些产生记忆的现实中的真实图像来表达想法?描绘真实的图像会令您的表述更困难一些吗?


赵兵:我其实更想强调画面的一个主观性,让不同媒介之间产生一种碰撞,一种冲突,可以为画面带来一种视觉上和情绪上的错觉,这是直接去描绘真实图像没办法带来的一种效果。

艺术家 访谈 | 费敏


|  越过群山

2019/11/16 - 2019/12/02



在此次展览中,您以雪山作为主要元素,它对于您而言代表了什么?


因为这个跟我之前的经历有关系,以前我画的是野生动物,我十多年跟着我先生,我们一起在亚洲的各个国家拍野生动物,每一次去到这些野生动物的地方都特别喜欢这也野生动物,也画了一些,现在这些野生动物生活的地方是地球几千年或者是几亿年保存最原始的一个状态,因为现在被破坏的特别多,被破坏的地方野生动物基本上是不能生存的,所以大概是5年前去到青藏高原,就被那边深深震撼了,因为那边保存着我们人类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水,因为我们知道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组成的,人类也是离不开水 ……

艺术家 访谈 | 朱智伟


|  自在

2019/10/26 - 2019/11/10 



这次展览主题是《自在》,这个主题和这次展览中的女性人物的表达,这两者之间,主题和女性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朱智伟老师:这个展览的题目是我自己起的《自在》,因为我创作的状态基本上一直都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自在成长的一种感觉。女性,这个可能绕不开这个角度,因为我创作的对象是女性,我表达“我”也是女性,所以可能所有人来看展都绕不开这个话题,因为我的创作实际上是有一个具体的外在形象,但是实际上我在表现的时候我没有给这个形象一个具体的身份标签,没有有具体的一个人物或者她具体在做什么事情,对于我来说这个人物她更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她是我对一种意境或者触动,对我有感触的一种东西的表达……

艺术家 访谈 | 马焘


|  一杯鸡尾茶

2019/10/05 - 2019/11/21 



观看您的作品时,我们发现它是充满故事性的,可以跟我们讲讲这些背后的故事吗?


《一杯鸡尾茶》其实感受更多,有段时间我发现,不管生活也好还是自身也好,你会发现有些事情不是单一的东西构成的,它是好多因素的一个复合体,它就像这种鸡尾茶一样,好多种茶放到一起,一起形成的,包括你的生活和你现在的状态不能够说清是哪一个东西影响的,其实他是好多种因素在一起发酵形成现在这样。

艺术家 访谈 | 吴东权


|  沉默图像

2019/09/14 - 09/29  



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接触中国大漆的?你觉得这个材料在当代语境下表现力如何?


要说接触,那应该从我的家乡泉州说起,闽南地区家具基本都是木作上大漆的,小时候睡觉的床就是大漆的。后来真正接触是大一升大二时看到学长在做漆画,觉得这个材料很好玩有意思就选择这个专业学习。大漆这个材料本身具有很强的材料感,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语言。

艺术家 访谈 | 刘冰


|  小烟

2019/08/03 - 2019/08/18

 


您本次展览的主题为什么叫“小烟”,它和您近年的展览所希望呈现的内容有什么区别?您希望通过这些画作传达给观众什么样的感受?


小烟是有个出处的,它出自于美国一个叫卡洛斯.卡斯塔尼达的人写的关于一个印第安巫师唐望的系列书,小烟就是唐望使用的烟斗,他把它当作是他的同盟,像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能够带他进入一个特别的状态,给他引导。但小烟也可以跟这个出处无关,小烟象征了一种迷醉,一种独处。这次展览跟之前没什么明确的区别,前一个个展主要是纸本水彩和丙烯,这次主要是布面油画。合起来是19年这段时间的大致面貌吧。我画画基本是被自己的画带着走的,我所做的大都是观看和等待。如果要说这次展览有什么希望呈现的话,那大概是一种迷醉和自恋吧

艺术家 访谈 | 于名涛


|  如我的心灵看出的你

2018/01/13 - 2018/01/28



一拂冰冷、一丝微凉,这是传统的玻璃工艺赋予受众的距离与神秘之感。此次于名涛的个展中,我们邂逅了惊喜——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的碰撞——悖离了主流的表现方式,在材料的运用和效果上给予了玻璃这一质地媒介更多的可能性,发挥的空间不再受局限性。


这是一场由玻璃形态构成的雕塑性质的展览。创作系列多个,此次展陈为三种形式。《已知的未知·悬念》作为艺术家重新演绎的经典装置被安放于展厅中央,运用两层玻璃板隔开,走近前去,不同视角欣赏——透过玻璃挡板向下或下上看,我们会发现作品的重叠延伸性,深邃且迷人,富有一定的逻辑感与建筑美。展厅的四周是由该作品扩散开去的两个系列:中小体积的主题雕塑和一些平面作品。

艺术家 访谈 | 沈皆坤


|  空·独

 2017/12/23 -2018/ 01/08



沈皆坤的作品展现的是对自己创作走向的质疑,画面中对内心纠结与孤独、不安和爱反复探索,是他自我的思考——明明身处俗世,却感觉自己身边只有孤独和不安,但在这份孤独和不安里,他抛去了自己的伪装,不需考虑善恶,不用去辨明是非,像初生的婴儿般的最真实的自己。或许他想传达给我们的,不只是空独二字的字面意思——更是人们身处繁华都市,想要去迫切寻找的属于自己的落脚点,可以是一个坚硬的座椅,也可以是一个柔软的肩膀。


艺术家 访谈 | 谢 聪


|  敬东南屿录

2017/12/02 - 2017/12/18



敬东南屿录》其实是一个从自我角度出发,对新的地理环境主观的认知以及随之产生内心波澜的一个纪录。这里面有一个初来乍到者的欣喜与狂欢、迫切和孤单,也包含了事业与爱情……他们就像生活的大熔炉一样,夹杂着许多的元素。


五年前我完成大学教育以后,就决定让自己去更多我从来都不会想到的地方去生活和工作——去积累更丰富的人生。我也很幸运,在这不长也不短的时间里我待过了四个城市,在这些地方都留下了生活的痕迹……多数时候我更多的觉得自己像一个长时间的旅行者而非艺术家。  


关于绘画——它就像一个我所掌握的某项技能——我善于利用这个技能去呈现我的内心和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