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情绪
来源: | 作者:林林峰 | 发布时间: 2022-04-07 | 1559 次浏览 | 分享到:
时至今日,人们已经不习惯尝试着去了解画家在某件作品中所提供的个人经验,或者人们越来越不通过引导,去审视那些绘画图像中的信息:构成、色调、情绪或静态场景中呈现出的有限的情节。因为,即便是最敏感的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和在创作完结的那个时刻,或者在作品完成了一段时候后,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可能经常怀着变动不居的判断和感受,有时甚至对创作本身产生怀疑。还有的时候,作者还会彻底忘记在创作时不太激烈的情绪——也许有时根本就没有情绪——只要画家不是机械地重复某种单一的图式,或依赖一种被经验所塑造的情绪。所以,观看的人完全可以自主地获得“观看”更多的自由:人们可以避开他人(包括画家),在凝固的图像中回放画笔的痕迹和审视手在平面上的动线,或者通过注视,捕捉、生成某种感受和想象。

时至今日,人们已经不习惯尝试着去了解画家在某件作品中所提供的个人经验,或者人们越来越不通过引导,去审视那些绘画图像中的信息:构成、色调、情绪或静态场景中呈现出的有限的情节。因为,即便是最敏感的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和在创作完结的那个时刻,或者在作品完成了一段时候后,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可能经常怀着变动不居的判断和感受,有时甚至对创作本身产生怀疑。还有的时候,作者还会彻底忘记在创作时不太激烈的情绪——也许有时根本就没有情绪——只要画家不是机械地重复某种单一的图式,或依赖一种被经验所塑造的情绪。所以,观看的人完全可以自主地获得“观看”更多的自由:人们可以避开他人(包括画家),在凝固的图像中回放画笔的痕迹和审视手在平面上的动线,或者通过注视,捕捉、生成某种感受和想象。

具象绘画总是让人身处联想的过程,明之的作品也是这样:在空旷甚至寂寥(也许人们也可以感受到宁静或神秘)的场景中,将要发生一些故事,或者说在已经发生的故事中,简约的布景更加深了寂寥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观看时产生的疏离,它不仅只是因为画中荒凉的现场和低沉的天幕,更是因为“目光”。我们看到,在这些作品中,人或动物总是置身远景或背对观众注视远方,他们彼此的视线少有交集,这些散射和远射的目光不仅中断了画面可能生成的情节和线索,更排除了旁观的画外角色——观众——一种局外人的感受在观看时产生,在被画中的目光引向不可知之处时,观众对作品的注视反而加深了这种疏离的感受。这就是静态绘画的呈现和叙事方式,面对这些形象,人们猜想它“将要发生什么”,也可能人们“早已错过了什么”,总之,画面停滞了“画中的时间”,同时也让时间以另一种方式,在观看和想象中去散漫或自由地延续。

明之的作品似乎不停地在叙述寓言(或者说仿效寓言),人和动物是他画中最常见的形象,这也是寓言最原始且普遍的角色设定。在寓言中,动物被拟人化后与人交集,再制造言说、产生意义,寓言总是在讨论人与拟人化之后的动物之间的某种存在结构。同时,通过角色反差,那些对世界本质的种种讨论总能更有效地展开。明之的作品似乎又不是寓言,因为它没有产生上下文的陈述和说教,角色(或者不是角色,只是存在的形象)没有对白,所以它们更像是一些被搁置了文本后所遗留下的插图——也许这些不确定的信息才是绘画的原生姿态,在不可言说的景象之外,明之的画笔给观众留下的,是微微的诗意和难以确定且隐秘的情绪。

当绘画无一幸免地走向视效贫乏时,真正的观看便由此展开,这种观看包括观众,也包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