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述
来源: | 作者:王明之 | 发布时间: 2022-04-07 | 1514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和动物是我画中最常见的形象。在画中,动物被赋予人格并与人交集,产生了语言与意义,人在被去除社会性之后变成只剩情绪的动物,这种对比让我们试着讨论去人化的“人”与拟人化的“动物”之间某种存在的场域,他们之间有一些非常态的行为,姿态不完全自然,似乎存在着某种问题,又有着某种关联,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远离常规的叙事和铺陈,借由形象传达精神世界——无法名状的忧伤。这些画中的动物具有完全的个体情绪,动物处于一种谨慎的孤独之中,我们从画面中感受到的那种孤独正是我们所存在心底深处的东西,有时甚至在想:这也许是我们流淌的影子……不管画动物还是人,本质上都是画生命的当下状态,或孤独、失落、癫狂……

 

在一个既文明又荒诞的社会中,人们对当下的判断往往是从捕捉自我情绪作为一个入口的,是局部的、细节的、具体的、主观的、片面的。我对悲伤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并以这样的方式探索其他更令人不快的情绪,这些沉郁情感没有好坏,在这里面有时舒适,有时不适,它们都是生命存在的虚证,证明我们的存在和空缺,它是自己真实的肉身感受,是对价值的怀疑、对个人情绪的观照。

 

以图像来叙事并非我的目的,而是想将画布作为真实和想象之间的镜头,通过图像的方式来呈现视觉和身体所感受到的一切,从具体事件的刺激中提取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将具有特殊记忆的事件进行构建和转译,从而传递信息,以此用来阐述自身的经历与记忆。

 

本次展览以“人”和“仙鹤”为主线,仙鹤是我们熟悉的动物,让我们觉着亲切,但场景画面氛围的渲染又是我们所陌生疏离的,从未见过的。人与鹤总是置身远景或背对观众注视远方,又或是出现在舞台中央与你直面,在这些画面中他们彼此的视线少有交集,这些散射和远射的目光不仅中断了画面可能生成的情节和线索,更排除了旁观的画外角色(观众)——一种局外人的感受在观看时产生,在被画中的目光引向不可知之处时,观众对作品的注视反而加深了这种疏离的感受。人们会猜想它“将要发生什么”“错过了什么”,画面停滞了“画中的时间”,同时也让时间以另一种方式,在观看和想象中去散漫或自由地延续,无论是回忆困境还是现实迷惘大抵还是一回事,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一切交给时间,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