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作无声诗

六人展


展期 | Duration

2025/04/19 - 2025/05/19


开幕 | Opening

2025/04/19 15:00


地点 | Location

问象艺术空间(颐和

中国南京江苏路20号三楼


展览作品

EXHIBITION WORKS

展览现场

AT THE SCENE

文章ARTICLE​

问象艺术空间此次邀请了位艺术家以小型群展的方式呈现绘画的多元性六个独立样本出发阐释作为“无声诗”的绘画在观念层面上与个体关联产生

李抗“遗迹”之诗,凝固了时间与空间演绎旧物故人、时光痕迹最动心弦对生命体味感知,似与古人对语,透露出“新的旧物”般的朴素与淡然得舍之间物已中。

董政“童趣”之诗,在真实世界中用木块“搭建”一种个人视角下类似“异世”的微景象。孩子“天真”是对其创造“世界”表征以此撕开城市与荒野的边界,在油彩裂缝中寻找灵魂的呼吸

何莲莲的“城邦”之诗,在人与城之间,有寻求田园式的理想之境,有在地景观式的记录,还有对永恒之城的盼望。作为一种对于自我成长的记录与疗愈方式,让漂泊的根扎进身处的城市,山野的流变、江水的潮澜,凝结为地上之城具身的注脚。

马凯凯的“光阴”之诗,架起时光的望远镜,让记忆中的少年与未来城邦对望。作品中舞动的高架桥承载着童年的憧憬,也诉说着成年的怅惘。他在创作、审视和思考中实现了精神充能与自我愉悦。      

李娜的“褶子”之诗,是对自我“缺席”时的补充与扩展。在离散与聚合的状态转换中,将感知与情绪拆解为碎片,在偶然与未知的涌流中相互碰撞,生成一场关于存在的诗性追问。那些被捕捉的瞬间,既是生命的褶皱,也是记忆在流动中遗落的回声。

曲俊的“流变”之诗,是对城镇变迁的的思辨与追问。成为社会调研的介入方式,一种对抗遗忘的视觉回应。消失于历史中的城镇,曾因需求与族群而根生于地平线的,也因欲望与迁徙,最终消隐于地平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工作实际上是人类学的研究一种实存,是通过观念升华与价值塑造,来表达人类精神世界的例证这些无声之诗不是答案,而是六段与人世间的真诚对谈,正如博伊斯所言,创造力并不是所谓艺术家的特权,艺术也并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而是一切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产物。对于绘画的追寻依然指向每个人内心最初的坐标。

​  

​关​于ABOUT​

董政

图画书创作者、独立出版人,

200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著有“文化中国·神兽的秘密”系列丛书、

《三江源的雪域精灵》等图画书。

现于南京工作、生活。

何莲莲

200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现生活工作在南京。

李抗

原名李伟伟。

1982年出生于安徽临泉县,

200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绘画专业。

2005年7月至今工作、生活于北京,

曾主编

2011——2017年

《盛气青年——年度青年艺术家作品集》

等多本艺术类书籍。

李娜

200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留法八年,

现工作生活于南宁。

马凯凯

1984年生于山东省潍坊市。

2010年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现生活、工作于南京。

曲俊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绘画专业。

工作、生活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