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2 触碰柔软:一次呼吸的距离
来源: | 作者:徐雪晴 | 发布时间: 2018-04-09 | 2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拂冰冷、一丝微凉,这是传统的玻璃工艺赋予受众的距离与神秘之感。此次于名涛的个展中,我们邂逅了惊喜——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的碰撞——悖离了主流的表现方式,在材料的运用和效果上给予了玻璃这一质地媒介更多的可能性,发挥的空间不再受局限性。

这是一场由玻璃形态构成的雕塑性质的展览。创作系列多个,此次展陈为三种形式。《已知的未知·悬念》作为艺术家重新演绎的经典装置被安放于展厅中央,运用两层玻璃板隔开,走近前去,不同视角欣赏——透过玻璃挡板向下或下上看,我们会发现作品的重叠延伸性,深邃且迷人,富有一定的逻辑感与建筑美。展厅的四周是由该作品扩散开去的两个系列:中小体积的主题雕塑和一些平面作品。

“我不只是单纯的把自己作为一个手工艺者去做玻璃,而是通过寻求材料本身的语言去创作自己的作品,表达固有特点之外与自己的想法。”于名涛如是说。这一追本溯源的摸索磨合的过程,他一沉浸下去就是十几年。天然巧成的雕塑艺术,砥砺淬炼的匠人精神。

于名涛手中的玻璃打破了传统主流的界限,它是柔软有感有温度有弹性的。我们轻触雕塑上的缕缕细丝,它们会相互颤动与之感应。在创作过程中,常伴有偶然性与不可控性。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是玻璃独有的语言,我们选择尊重它们,随物而往,心之所向。

细抚这些立体带有浮雕效果的艺术作品,引发多维度的空间想象,将传统与当代艺术融合。艺术家探究雕塑语言的“物性”,将物性与心性相交融,呈现出一种气韵贯通,但有别于当下西方类型雕塑,或是传统雕塑的独特面貌。

感谢于名涛带来的《如我的心灵看出的你》,让我们领略了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受众欣赏提供了无限丰富的选择和可能性。通过挖掘当代雕塑与空间艺术的内在联系,共同探讨雕塑、生态、人文和谐共融的展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