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一南京明代沈万三故居"洪武青花"发掘记
海报设计 :严峻峰
秦淮区城南老区马道街11号
小西湖幼儿园院内
六百年前
沈万三在此种下一颗银杏树
百米外就是他的故居
··· ···
六百年后
六位艺术家,首次合作
··· ···
他们是85’宿将、摇滚老炮、宋庄美术馆馆长… …
都是艺术的“叛徒”!
此次,在考古现场“发掘”出大量“洪武青花瓷”
有洪武金锭、将军罐、大盘等官窑青花,也有民窑茶盏、小罐
··· ···
不同于博物馆的展览,他们密谋
将本次发掘的出土文物以公开出售的方式进行展示
这是一次“莫须有”的发掘考古现场
一场不清不白的青花文物展示
中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一1398),幼名重八,字国瑞;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的贫困农户,年16,家逢旱、蝗诸灾,父母兄长均饿死,朱重八只得入土庙皇觉寺为僧,其时寺也缺粮,重八随众僧外出乞讨达三年之久,养成了刚毅、坚韧与残忍、猜忌的性格。
元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起义,两年后,25岁的朱重八投奔"红巾军"郭子兴部,迅速成为郭之心腹,并娶其养女马氏为妻;朱重八在"红巾军"内部争斗中逐渐崛起,并于1366年设计害死"红巾军"领袖,拥兵自立为吴王。1366年朱重八围剿同在反元中崛起的地方武装张士诚部,张据守平江(今苏州)国号大周,因得到江南富户(如沈万三,张士诚曾为沈立碑竖表的表彰)的财力支持,困守平江达八月之久,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因之,朱对江南富户恨之入骨。
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听谋士“高筑墙”建议,动用全国28万民工、烧制3.5亿块城墙砖、历时27年建成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京城仅内城墙即长达35.3公里,至今仍为世界第一城墙。由于造城时间长,费用高,朱元璋采取多重手段,挤压出江南富户的银两,苏州巨富沈万三一族,即被迫认购建筑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一费用,成为一时街谈之盛,但其家族后代均因琐碎细事,罪入洪武未年的"胡惟庸案"、"蓝玉案"等,惨遭杀头、抄家、流放的命运,沈氏一族虽在明初迁居应天府,并建房千余间自住,但其后人现在南京已难觅踪迹……
沈万三(元未明初人、生卒年不详)名富,字仲荣,俗名沈万三;彼时习惯在富户的姓后加"万"字,以示尊敬。沈氏一门,历代躬耕;直至元朝中叶,其父沈佑举家由吴兴(今湖州)迁至平江周庄,先仍事耕作,后瞅准机会,广购田产进行买卖,再后利用元朝轻商税的政策,从事自江入海的海外贸易,而成为"通番海商"中富甲江南的第一豪富。有文献称,沈万三家的塾师:“每文成,酬白金以镒计”,即每篇文章酬金为20两白银,可见其富;按现今估算,沈万三的财产应为6000亿。
元朝未年,泰州兴化(今盐城大丰)人张士诚率盐丁起兵反元,1356年攻入平江(今苏州)称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彼时他得到来自江南富户的支持(如沈万三曾得到张士诚竖碑立表的表彰);在朱元璋围剿张士诚部的战役中,平州府能固守8月余,可见财富对于军事的助力,但也因为此造成了朱元璋的嫉恨。平江府破城后,沈万三自知不妙,马上投向朱元璋,竭力以财产缓和与朱元璋的关系,如"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即现存中华门至水西门长约十余公里的城墙,使"龙颜大悦"。但在洪武六年(1373年),沈万三为讨好朱元璋,愿出资犒赏三军,朱刁难:“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沈答:“愿每军犒金一两”,惹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殊之!”后经马皇后说情,沈万三才保住性命,由砍头改为发配云南的他,惶惶然死于发配的路上。
沈万三发配云南后,应天府尚留未受株连的沈氏族人,他的子孙数族还在朝中战战兢兢地做官洪武二十年(1388年),沈万三的招婿顾学文,为人轻浮、喜惹花草,勾搭了同里名媛梁氏,梁氏夫家为泄愤,将顾学文写给梁氏的书信,勾连入"蓝玉案",沈万三家门惨遭株杀;至此,沈万三富可敌国的历史成为传说。
约翰.亚里山大.波普(1906年-1982年),美国人,中国青花瓷器实证鉴定研究理论家。
上世纪二十年代,旅英华裔古董商吴贲熙携带一对青花瓷瓶到北京琉璃厂鉴定,此青花盘口象耳对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有元代“至正十一年”年款,但此时古董界囿于“元代无青花”之成见,定为膺品。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认为是真品,推荐给英藉犹太裔收藏家大维德收藏,此对瓶的名字就定为“大维德瓶”。1952年波普博士接触到“大维德”瓶,并以此为标准器,排列分析了伦敦维多利亚、伦敦阿尔伯特、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伊朗艾斯迪尔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博物馆收藏的74件特征相似的青花瓷器,确认"大维德瓶"为元代景德镇产品,定名为“至正型青花瓷”,他撰写的《中国十四世纪青花瓷》,将青花瓷的生产鼎盛期提早了一个世纪。由于“至正型”的确立,青花瓷的鉴定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在明代浩如烟海的青花瓷中,区分出洪武、永乐、宣德、成化等就有了可靠的方法,据目前成果论“洪武青花”的特征有:厚胎、质松、釉浊、色灰等。
按理说明洪武时期就建立了官窑,将元代“浮梁瓷局”专事赢利的大规模生产转变为专事皇宫享用的小规模烧制,质量应优于前朝,而为何不优反劣呢?原因是,其一,战乱破坏了当地的实体经济,造成了管理水平低劣;其二,战乱破坏了进出口贸易通道,此时已无进口钴料,只能用元代使用后的剩料提炼再用;其三,战乱造成了工匠技术水平的降低。所以,所谓“洪武青花”就质量明显低于元代青花及明代永乐后的青花瓷器。
南京沈万三故居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有房数千间。清代“太平天国”时为“赞王府”,民国时期为“安徽会馆”,1949年后尚存百余间,为秦淮区马道街5、7、9号,5号为"马道街小学",今存7号院楠木厅、两进小楼、巨石鼓一座……
开放时间 OPEANING HOURS 周二 ~ 周日(周一公休) 10:00 am ~ 6:00 pm
Copyright © 2022 WESHINE Art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