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我理解世界的方式,中国人惯常喜爱以物拟人,看器物也是如此,常将它当人看,谈论它们的口肩腹腰足,还要求它们像君子一样“文质彬彬”。我喜爱这种看待物的方式,这是我叙事的基础,进而,我以为每一个器物都是一个精神世界。
我的设计多多少少有一些雕塑元素,一些空间上的变化,在我的想象中总有光照在它们身上,这样它们才凹凸有致,暗部和投影显现出来。
李雨花迷醉在堆满泥土的角落里,对她而言,捏制陶料的过程是在尘劳浑沌中的一种心境、一次修行,最终达到的是对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圆融境界的企望。正如她阐述的美学观:“日用器物是美丽愿望的诗意表达,是空间中的光影。在《诗经》养育的土地上,自然是寓意生命本质的诗意源泉。
她的作品体现出对陶瓷形态美学试探的方法论,包含人类与泥土的物性认识及关联性的实验以及作为传统审美与符号精神的再表述可能的双重范畴。
在《中国物件》和《绝地》所希望探讨的,并不是当代陶瓷语言的介入,而是希望以朴质的泥土来传递材料本身的温润感与烧制后粗粝之间的反差,这是对现实与历史的冥想和沉思演变到东方遗传符号在全球文化激变的矛盾感受; 作品《觚哉·小世界》又把瓷的优雅细腻和江南的太湖石抽象地结合在一起,游走于古典与后现代的边缘;《流水》完成了她所追求的日用器物中安详与欢喜的力量感融入到骨瓷茶具的夙愿;《池塘·花器》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深秋池塘旁干枯的树枝,瓷壁的流动感犹如水面上波纹聚合离散、扑朔迷离,在本质上更接近于意境的审美趣味。
更让人难忘的是,在这些系列作品背后是一位艺术家用对陶瓷的烈焰与热情自律成内敛的动力,没有“奇技淫巧”的夸耀,多的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恣意感。她通过“捏”与“塑”的手法来记录内心的感受,捏出心灵的形状。
开放时间 OPEANING HOURS 周二 ~ 周日(周一公休) 10:00 am ~ 6:00 pm
Copyright © 2022 WESHINE Art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