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虚置
来源: | 作者: 冯博一 | 发布时间: 2022-04-01 | 1753 次浏览 | 分享到:
艺术具有虚置的特征,更像是梦境,它与现实的真实隔着一层,可以天马行空地无尽想象与表现。艺术正是通过艺术家、观者与作品中塑造的人与物与场景发生关系,在“我”与“他”或“牠”的关系中寻求到某种释放。由于这个“他者”是虚拟的,因此,艺术家能恣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内心隐秘,无需在与他人的真实关系中掩饰自己。而观者通过进入艺术家虚构的图像世界,得以疏离现实的沉重,获得共鸣、思考,甚至犯忌般的快感。所以,艺术可以成为社会现实之外的一块飞地,一片可以胡思乱想的乐园。这是艺术家的自由,艺术的魅力,也是我看年轻艺术家马焘的绘画作品所产生的直觉反映与感叹。

艺术具有虚置的特征,更像是梦境,它与现实的真实隔着一层,可以天马行空地无尽想象与表现。艺术正是通过艺术家、观者与作品中塑造的人与物与场景发生关系,在“我”与“他”或“牠”的关系中寻求到某种释放。由于这个“他者”是虚拟的,因此,艺术家能恣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内心隐秘,无需在与他人的真实关系中掩饰自己。而观者通过进入艺术家虚构的图像世界,得以疏离现实的沉重,获得共鸣、思考,甚至犯忌般的快感。所以,艺术可以成为社会现实之外的一块飞地,一片可以胡思乱想的乐园。这是艺术家的自由,艺术的魅力,也是我看年轻艺术家马焘的绘画作品所产生的直觉反映与感叹。

然而,当代艺术发展的今天,仅仅以这种创作意识来表达自我的情感、记忆、心理状态等等,显然已经不够了。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数次的争论、曲折与傍徨之后,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开始愈来愈注重人的心灵和内在层面的发掘,许多艺术家把笔触投向急剧变化的现实时,已不满足于对现实日常生活逼真性、单一化的临摹,而是自觉地穿透个人与现实的表象,在自我心理上的层面和灵动的叙事之中,以超验的方式表达创作主体对个人成长经历记忆、存在感,乃至未来的思考之中。看马焘近几年的创作,他是在用一种波普绘画的语言方式,将人物、动物、器物、景致等描绘的平实、明确,时尚却又略显沉郁。虽然有着叙述性或戏剧化的情节,但仔细观之却发现他“虚置”了在现实场景里找不出的其中的线索,或者说,提供更多的是阳光下难以言说的荒诞、悬疑和难以理喻的迷局。甚至,在他给自己作品起的题目中,都可以感受到文字语言与图像之间忍俊不止的幽默。由此构成了他画中荒诞不经的意味——貌似真实,其实虚置!而有意思的是马焘作品的荒诞性,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感,或许荒诞性就是要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上寻找意义。也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矛盾,以及各种可能发生什么的想象空间。因此,在他的绘画图式结构中,碎片化之间有着一种纪实与虚构、移植与混合的视觉修辞,同时,提供了一种直观而又别具一格的视角,促成了观者与艺术家之间超越现实的相互追问与对话。

现实的生活现象,特别是潜意识的内心活动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马焘的绘画还具有一种诡异、错乱的感觉,其无拘无束的表现力,使得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时人物、自然场景与个人心理之间出现了一种虚置、重构的变态关系。虚拟的真实通过变异的形象穿越了真实与虚构的二元对立。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表现等等这些问题都在几乎在他虚拟的形象之中淹没了,从而显示了他的绘画跨出了对于写实“似真性”的追求之后,在一个新的语境中自由穿越的无限想象,凸现了图像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把握的无限变动。这也是判断马焘作品的关键之处。在我看来,马焘表面内敛、谦逊,内心却充满反骨的狂野,他艺术表达的个人选择就在于那种对神秘、不安、怪诞的宣泄,对绘画的迷恋。他是有意是从现实的个人经验中剪裁物像的碎片去排遣、释怀他的经历、认知和趣味,以及他臆想状态下的内心世界。从这一点来说,他又是非常真实地表现出他对日常生活中残缺和伤痛的感知和体验,使得我们去思考现实生存的实在属性所带给我们的焦虑、纠结,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和枯寂的境遇。所以,马焘的绘画意义不是在对应的现实关系中去寻找,而是在其内心折射的抽象中寻找现实对他的投影。这是一种相互关系的吸附,或许还是活着的无奈情绪导致生存情境的心理踪迹。